安溪地名的由来 安溪地名的由来是什么
安溪地名的来历,地名所包含的历史、文化、典故等
唐咸通五年(864)析南安县西北部2乡置小溪场。
大顺年间(890~891)小溪场长官廖俨招集流民,开发蓝溪沿岸。五代后周显德二年(955)升场为县,设清溪县,取溪小清澈意。
宋宣和三年(1121)改名安溪县:因睦州清溪洞“盗”起,吏恶其名,故改称安溪,反其意为 凤城镇“溪水安流”,希望此地平安。
历属清源军(下辖今泉州、莆田)、平海军(下辖今泉州、莆田)、泉州、泉州路、泉州府,兴泉永道(下辖莆田(兴化)、泉州府、永春州)、厦门道、南路道(辖同安、晋江、南安、金门、安溪、莆田、仙游、永春、德化、惠安、十县,驻同安,第四行政督察区,第五行政督察区(辖同安、晋江、南安、金门、安溪、莆田、仙游、永春、德化、惠安、十县,驻同安,)。1949年9月3日解放,属泉州专区(辖晋江、惠安、南安、安溪、永春、莆田、仙游、金门、同安九县,后又改名为晋江专区)、晋江专区(地区)、泉州市。
2005年,安溪县辖凤城、湖头、蓬莱、官桥、剑斗、城厢、魁斗、金谷、龙门、西坪、虎邱、感德、芦田13个镇,湖上、尚卿、大坪、龙涓、长坑、蓝田、祥华、桃舟、参内、白濑、福田11个乡,共有19个社区、3个居委会、435个行政村。
唐县青虚山什么时候庙会
青虚山为道教名山,位于唐县城北35公里处,因四时之气清而煦,界入虚无,超然物外而得名。该山山体构成多为石灰岩,因久经风雨溶蚀,形成了如青笋、似狼牙、像箭头,直刺云天的厅峰异景在朝阳的辉下,烟腾雾罩,紫气缥缈。一些天然洞穴幽深莫测,更为这座山增添了无限神秘的色彩。乾隆皇帝去五台山朝圣路过此地,为其雄丽的山势而惊喜亲手题匾紫云峰、凤凰石,镶嵌在山崖上,至今保存完好。
山上有自辽代以来修建的寺、观、庵、庙100多处,天下众神灵聚集,致使青虚山香火鼎盛不衰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庙会,吸引了华北各地的信徒来这里朝山进香,热闹非凡。
庙会上的戏曲演出,用戏曲故事向大众进行人伦道德和历史文化聪明的教育。在教育不发达的时代,多数人不能进学校进修文化聪明,大众通过庙会看戏,能讲东周列国、秦汉、隋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历史故事,故事中寓善恶报应,并贯穿着礼义廉耻、忠孝节义的道德想法,使大众循规蹈矩,不敢越过道德界线的雷池。很多爱国志士走上为国捐躯的道路,与戏曲有关。对传播中华传统美德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,大众在文化娱乐活动中受到了教育。 敬神文化活动也给商业带来契机。尤其是交通闭塞的偏僻山区,庙会是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,对促进生产,繁荣经济有重要意义。现时的庙会除少数有庙宇外,多已无庙。庙会多在农闲的春季、秋前、秋后。庙会期间大众除观看文娱演出外,进行物资交流成了主要内容。借庙会之机,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候。庙会村各家接闺女请女婿来赶会,改善生活,紧密了人与人的亲情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