筚如蓝缕什么意思 缕什么意思? 筚缕蓝路组合成一个成语
“缕”作为汉字,其含义丰富且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层次的引申义,下面内容从本义、词性演变及常见用法进行解析:
一、本义与核心释义
-
基本含义
“缕”最初指麻线,后泛指各类线状物,如丝线、金属丝等。其字形从“糸”(表丝线)、“娄”声,本义与纺织材料密切相关。例如:- 《说文解字》注:“凡蚕者为丝,麻者为缕。”
-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麻缕丝絮轻重同,则贾相若。”
-
词性扩展
- 名词:指细长线状物,如“金缕衣”“黄金缕”(柳叶状物),或代指帛(丝绸)。
- 量词:用于丝、线等细长物,如“一缕青丝”“一缕炊烟”。
- 动词:表示“疏通河流”(如“缕河”)或刺绣工艺(如“纳缕”)。
二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-
线状物与抽象引申
- 具体事物:“千丝万缕”“不绝如缕”(苏轼《赤壁赋》),形容声音绵延不断。
- 抽象意义:“筚路蓝缕”(《左传》)指衣衫褴褛,喻创业艰辛;“蓝缕”通“褴褛”,表破旧衣物。
-
副词与形容词
- 详尽地:“缕述”“缕析”表示逐条分析,如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不可复缕举也。”
- 连续不断:“缕缕行行”形容人群密集,“缕堤”指连绵堤坝。
-
独特语境
- 生物结构:“指甲”“龟甲”的“甲”通“缕”,表角质硬壳。
- 文化符号:“结缕草”为植物名,“覼缕”指语言婉转详尽。
三、古籍与历史演变
-
字形溯源
- 篆书“缕”由“糸”与“娄”构成,强调双股搓合的丝绳。
- 《尔雅》《管子》等文献中,“缕”扩展至帛、刺绣等领域。
-
现代简化
- 繁体“縷”简化为“缕”,部首“纟”保留丝线关联,笔顺为“フフ一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”。
四、拓展资料
“缕”从具体麻线进步为涵盖线状物、连续性、详细性的多功能词汇,既用于描述实物(如丝、烟、发),也用于抽象表达(如分析、叙事)。其文化内涵贯穿古代纺织、文学修辞及哲学思考,是汉字表意丰富性的典型例证。